70后四川自贡人姜澜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从小就是学霸、热心肠、孝顺儿子
11月下旬,2023年两院院士增选结果正式揭晓,中国科学院增选院士59人,中国工程院增选院士74人。其中,自贡一中高1991届校友、北京理工大学副校长姜澜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据资料显示,姜澜主要是做激光微纳制造领域的科研工作。他和他的科研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制造中对局部瞬时电子动态的主动调控,加工效率提高了50余倍,在科研上取得了重大成就。
北京理工大学的官方微信公众号,也推送了姜澜等5位校友当选院士的消息。其中提到:姜澜,北京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机械工程学科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飞秒激光制造。
姜澜在2006年入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3年首批国家科技领军人才等。主持科技部973、国家杰青、基金重大集成项目,结题均为优秀或特优。任《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xtreme Manufacturing》等11个期刊编委或副主编。入选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Springer Professor(荣誉杰出教授)、美国光学学会(OSA)会士、美国机械工程学会(ASME)会士、国际纳米制造学会(ISNM)会士。
同时,发表SCI论文343篇,SCI他引11627次;授权发明专利123项(112项排1);作学术会议Keynote/Plenary报告23次;获2016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排1)、2017年何梁何利科学技术创新奖、2018年教育部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排1)、2022年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排1)、2023年全国创新争先奖状等。
姜澜还牵头撰写了激光制造等方向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和科技部、基金委、军科委等五年领域规划12项。作为专家组组长,牵头论证获批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增材制造与激光制造”重点专项并获得滚动支持,推动了我国激光制造跻身于国际前列,是我国激光制造领域主要学术带头人。
据媒体报道,上本科时,姜澜对物理产生了强烈的兴趣,“‘相对论’‘量子力学’都是那时我潜心钻研的方向,以激光为代表的高能束制造本质上是能量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是我非常感兴趣的方向”。
回忆起20多年前孤身入局的情境,姜澜曾提到,“那是一段无人打扰的独自潜心研究的美好时光。”正是最近一段时间,姜澜看到了飞秒激光应用的巨大潜能——通过调节飞秒激光脉冲在时域、空域和频域的性质,飞秒激光就会变成一把形状、性质可调,无坚不摧的柔性刀具,在微米、纳米尺度下完成高精度切割、打孔、调平等,甚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电子层面的调控……
据了解,飞秒激光不同于传统激光,可在短于百万亿分之一秒内脉冲峰值功率超过百万亿瓦,比全世界发电厂的总功率还要高百倍。正是飞秒激光这种超强、超快等特性,使其可以加工任何固体材料,在有效提升加工质量、大幅度的提高制造精度上独具优势。
但是,由于飞秒激光的超快超强效应,飞秒激光制造蕴含着大量全新机理,经典理论难以描述。姜澜多年潜心攻关,成功解决了长期制约飞秒激光制造的理论难题。
姜澜提出了“改进双温方程”,将经典双温方程的适合使用的范围从电子低温区扩展至任意电子温度范围,来提升了飞秒激光加工阈值的预测精度。他还通过建立“等离子体量子模型”,国际首次预测了飞秒激光加工形状,成功预测了系列重要反常效应,获得国际广泛验证。这一理论成果获得了2016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姜澜1991年通过高考,从自贡一中毕业。他当时的1991届4班副班主任、语文老师涂德华,在时隔31年后,仍然对他印象非常深刻。“学习成绩非常好,一般不是在全年级第1名,就是第2名。而且在他们班上,每次考试都能把第3名甩在100分以后。所以一直以来,他都是其他班尖子生的榜样和目标。”
涂德华回忆,姜澜不仅学习成绩好,而且三观正、爱帮助同学,也是4班的班长,工作上的能力很强。“无论谁需要帮忙,他再忙都会抽空去帮人。看到不好的事情,他也直言不讳,不会替谁隐瞒。因此,不管是同学还是老师,都非常认可他。”
在涂德华印象中,姜澜性格沉稳,比身边的同学更成熟。“他认准一个事情,一定会坚持到底,我想这或许就是他现在在科研上取得重要成就的原因。”
长大后成为科学家,姜澜从小就有这一份夙愿。“大概是高一时,有一次班上组织演讲,因为我是语文老师,要审阅学生们的演讲稿,所以我记得当时的演讲主题是谈理想,而姜澜说自己的理想就是当科学家。没想到他长大后,不仅当上科学家,还取得了这么骄人的成绩。”涂德华对学生的成就感觉到很自豪!
姜澜有一个亲哥哥,如今也在自贡。据他的哥哥姜先生介绍,姜澜从小品学兼优,最大的特点就是阳光自信、乐于助人、善良有爱心,对长辈都非常孝顺。
“我记得有一次,大概是姜澜读小学时,他才10岁左右。有一天放学,他很晚才回到家,我就问他干什么去了?他说路上遇到一位老婆婆,背着一个很重的背篼,他就主动上前去帮这位老婆婆背背篼,还一直把她送到了家门口。”
姜先生说,平时看见有推车的老师傅,他也会上去搭把手,比同龄人表现得更热心帮助他人。“非常重亲情,他出国老是给我们买礼物,而且总是先给我们买,最后才给自己买。哪怕在外几十年,我们两兄弟的感情也和小时候一样好。”
说起姜澜取得的卓越成就,姜先生认为,姜澜从小就非常专注,好奇心重,爱钻研各种小玩意。“家里的钟表、收音机等小家电,大多数都被他拆开来研究过好几回,为此他也没少受父母批评。”
但批评归批评,姜澜从小就非常孝顺父母。离家数十年来,他几乎每天都要和父母视频通话,每年哪怕只有一两天休息,再累也要回自贡老家看望父母,或者把父母接到北京团聚。
姜澜的母亲钟长琴今年已经77岁高龄了,提起两个儿子,她显得很自豪。“两兄弟从小就孝顺,不仅对父母好,还经常给奶奶洗脚、剪指甲,有好事都是先想到长辈,后才想到自己。”
提起姜澜,钟长琴回忆:“他从小就非常有爱心、肯学习、有责任感、有担当。有什么好吃的,都是先留着给父母和哥哥。我记得他几岁时,那时我们学校食堂每周吃一次肉,每次姜澜都不吃,都让我给外公外婆、奶奶送去。”
小时候,姜澜一家住在自流井区郭家坳附近,每天家门口的坡坎都有拉蜂窝煤的架架车经过。“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每次只要他经过那里,就一定会去帮拉煤工人推一把。1991年他考上北京理工大学,父亲送他去火车站乘车时,一个丢了钱包的人来向他寻求帮助,他二话不说就从自己的生活费里拿了10元钱给对方。那时候,他每个月的生活费还不足100元。”
“现在姜澜在北京工作,也经常会把我们接过去居住。他平时非常忙,每天晩上最早都是11点过才回家。每次回来,他都要拿两瓶酸奶上楼来看望我们老两口,和我们聊会天。”钟长琴透露,每年春节过年只要能抽身,他也一定会回家和我们团聚。
当年姜澜尚在美国读博士后时,母亲钟长琴曾问过他未来的打算。“他说虽然国外的生活优渥但我学成一定要回国,长这么大、读这么多书,是国家的培养,所以一定要回去报效祖国。”钟长琴说,现在他们两兄弟都大了,都在各自领域有所成就,我只想让他们健康、平安、开心、顺利就好,希望未来姜澜在科研领域继续为祖国多做贡献!
扫一扫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