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旅人生》“兵王”系列人物专题,为您播出《李平:大山深处铸忠诚》,采制:总事记者李曼辰、刘劲鹰,特约记者陈俊龙、郭兴。播音:佳慧。
清晨,西南某地密林深处,阵阵清脆的鸟鸣唤醒沉睡的群山,战略支援部队某部“风雪高原工程兵好十连”一级军士长李平和战友们迎着熹微的晨光,在山水沟壑中艰难跋涉,对重要的军事设施进行警戒巡查。在这片常人没办法抵达的深山里,李平已经默默坚守了10多个年头。他和记者说,自己高中毕业后为何会怀着满腔热血报名参军,就是觉得当兵是神圣而光荣的。
李平:我大哥就是当兵的,入伍的时候敲锣打鼓的,气氛非常好,我看他穿军装的样子感觉很神圣,希望自己有一天也能穿上军装。高考失利之后我想出去闯一闯,我当时从区人武部直接报名,想要保家卫国。
李平是四川广元人,入伍后部队的驻地在我国的北方地区。刚踏入军营时,李平很不适应,社会经验少,训练跟不上,体能也一般,这些都让他感到自卑。李平回忆说,当年是新兵连排长无微不至的照顾,才让他慢慢战胜怯懦,找到了自信,从而奋起直追。
李平:南方人到北方去生活,气候上不适应、生活上不适应、环境上多多少少也不太适应。排长经常以一对一聊天的方式给咱们进行心理疏导,让我们尽快适应环境。尤其是战术训练的时候,他怕我因为体能不行心里受打击,就让我单独在旁边找一些石子小一点的或者有沙子的地方进行训练。
新兵训练结束下到连队后,李平成为了一名通信兵。第一次见到布满密密麻麻电阻的设备主板,李平坦言“当时脑子都蒙了,完全不认识,根本找不到”。从那天起,他就带着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要求自己尽快掌握爬电线杆、收放线、记代码等通信兵的基本功。没想到,刚开始学习爬杆子,李平就意外受伤了。
李平:当时动作要领掌握不好,我爬12米的杆子,爬到上面越来越细,脚扣就松了,我抱着杆子坚持了好几分钟,实在坚持不住我就顺着杆子往下滑,下来之后,手、胳膊都伤得很严重,鲜血直流,这是我当通信兵期间受伤最严重的一次。这次让我明白一个道理:专业必须要练硬练精。部队里面常说,武艺练不精,不算合格兵。
为了练就过硬的专业本领,李平苦学专业相关知识,苦练通信技能,很快成长为专业尖子,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原理工大学。毕业后,李平先在营部担任了3年文书,然后在机关任代理排长,主要负责机关公勤人员的日常管理和教育。
李平:机关的事情比较杂,啥事都干。我在我们单位干了很多开创性的工作,无线电台组建的时候我是第一个牵头负责的人,还有高清会议系统,2011年承建机要加密传输室,后边紧接着又建集中文印室,推广成立专门放技术资料的技术室。我做这么多是因为我想要规范化、制度化,方便自己,也方便别人。
由于工作成绩突出,2013年,李平通过层层考核,选晋为高级士官,来到“风雪高原工程兵好十连”,开启了军旅人生新的篇章。这支组建于解放战争时期的连队,在艰苦环境中转战大江南北,圆满完成多项重大施工任务,曾开进世界屋脊,一口气征服了11座雪山。李平感慨地说,以前只是学习过连队的红色历史和先进事迹,直到自己真正参与施工任务时,才切身体会到这份隐秘而伟大的事业有多艰辛。
李平:每一次的施工任务工作量确实非常大,并且要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像修隧道的任务,上边浇筑混凝土,需要现场搭架子,人要从架子下边穿过去,地上都是积水,我们穿着雨靴,那个条件确实艰苦。
2018年初,李平所在的部队要新增发供电专业,编写专业训练教材的任务落到了李平的头上。得益于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战经验,不到1个月,李平就拿出了一份十多万字的教材。这段潜心钻研、系统梳理的经历,也让李平对装备有了更加深刻和全面的了解。在那年夏天的一场演习任务中,野外移动电源车突然无法启动,在天气恶劣、时间紧迫、缺少备件的不利条件下,李平沉着应对,快速排除故障。
李平:当时的天气是又刮风又下雨,急得我满头大汗,一检查都正常,但野外移动电源车始终启动不了。排查到电磁阀的时候,我确认了两次,确实是这里烧断了。当时紧急状况下,我一抬头看到一个装载机,想着装载机柴油发动机也是同一品牌的,当时下雨积水差不多有3厘米那么深,管不了那么多,我钻车身下边,把电磁阀从装载机上卸下来装到野外移动电源车上,果不其然恢复了正常。
工地就是战场,施工就是打仗。近年来,随着强军兴军事业的不断推进,部队装备更新换代步伐加快,李平和他的战友们受领的设备升级改造任务也慢慢变得多。就在李平晋升一级军士长的前一个月,由于人手紧张,又要争分夺秒赶工期,李平不得不带着三个“技术小白”开展信息化设备的安装工作。经过五个昼夜的紧张施工,上千个元器件和2000多米的线路终于被他们理顺,新设备得以安全通电。
李平:设备一共有几百条线,每一条线必须要编上不同的编码,两头才能对得上。当时人手不够,我向组织申请增派人手,一共来了三个人增援到我这儿,一个卫生员、两个驾驶员。工具怎么用,不会,工具叫什么名字,不知道,我和他们说,我的要求是不做重复的返工,在接线的时候就必须确保每一个接线端接实。
作为一名“兵专家”,无论何时何地,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当先锋、作表率、站排头,慢慢的变成了李平的本能反应,但是,一心扑在工作上,也让他很难照顾到家人。一次休假期间,李平突然接到紧急施工的任务,而当时妻子因为生活上的压力过大,患上了突发性耳聋。是留在家里照顾妻子,还是赶回部队执行任务?他又一次义无反顾作出了选择。
李平:我确实也是连队里面兵龄最长的一个老同志,当时就和组织表示说我去吧,老同志带个头。说了之后,感觉还是愧对家人,我妻子知道肯定是有啥情况,知道我单位肯定有事,才叫我去。反正她也想得开,20多年都过去了。我们穿着这身军装,肯定还是要以单位为主,家属以后能弥补的尽量弥补,她也一直是这么和我说的。
27年的军旅生涯,李平在无人知晓的大山深处留下了无悔的奋斗足迹,把对党的无限忠诚写在每一次的工程建设任务中,用坚实的步伐丈量着强军征程,曾3次被评为优秀员、2次荣立个人三等功,获评全军士官优秀人才奖三等奖1次。李平说,以前他是一块砖,总想垒在塔尖上;而现在,他只想做一块铺路石,帮助更多的战友成长成才。
李平:虽然有人会说“教会徒弟饿死师父”,但我觉得不存在。部队给我提供机会让我学到知识,我能走到现在也非常感恩组织。首先我要把自己分内的事情干好,干完之后再干其他的事情,能帮带的我一定帮带,就是要这样一代一代传下去。
(央广网·军事频道 记者:李曼辰 刘劲鹰 张振平 陈俊龙 郭兴 叶梓 何雅楠 播音:徐佳慧)
《军旅人生》“兵王”系列人物专题,为您播出《李平:大山深处铸忠诚》,采制:总事记者李曼辰、刘劲鹰,特约记者陈俊龙、郭兴。播音:佳慧。
扫一扫联系我们